总论
"天下为公"的四个大字,我们今日已竟都看得多了,可是大家不可忽略了上边的一句话,那就是"大道之行也"。
这一段话是中国礼运上的,孙中山先生因为是政治革命的发起人,所以对于"天下为公"的四个大字,就特别注意呀!本来在政治立场上说:"天下为公"也实在是最终的目的,并且不论什么主义,什么革命,那个不是以平天下为号召的目的呢!往往目的都同,而手段各自扬镳且是天南地北出入很大,有的主张大刀阔斧,有的主张欲速不达,有的主张和平而奋斗,关于政治方面的各方面,我们不愿多有论说批评,单就各种主义,各种学说,每个人类,每一组织的共同目的来说:都是不约而同,不教而同的,诚心愿意"天下大同"。西人所谓乌托邦是也。亦即圣经上所说的新天新地。(赛65:17)
大家的目的虽然同有了一个指望,就得再讲究他的所以能达到之方法的问题了,天下绝没有没方法而能达到伟大完备之目的的事业。所以中国的哲学就说若愿意"天下为公"啊!必须"大道之行"也。
大道没行,天下就为公了,可能是个强盗世界了,今日世界的糜乱,就是大家都会利用假公济私的"天下为公"来号召,而不切实注意"大道之行"也。
我们现在再念念天下为公的步骤与内容,就知道句句都是大道理的集成,然后天下才能为公啊!
"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,男有分,女有归,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为己,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,是故蒙蔽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外户而不闭,此之谓大同"。
"选贤与能",这是千真万确的重要,不过我们要注意的这个人如何能"贤",如何能"能","能"的目的是什么?"贤"的目的又是什么?谁是教他们"能"的机关,那是教他们"贤"的所在?他们是真"贤"吗?还是假"贤"?是真"能"呢?还是假"能"?因为有"人存政举","人亡政息"的大关键,不能不首先讲到人的问题。
各地方,各社会,各级政府的人们,果然都是挑选出来的一些真贤真能的人来从公了,就可以说天下是已经大同了,所以在"选贤与能"的"故"字以下,都是从选贤与能而来的,因为从政的人都"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"了,老百姓在上行下效的风行草偃中生存,自易成为通行的大道了,这是由于仁慈的贤德而来的大道,他们又有实行出来的能力,也就是无为而治的道理了。
我们仔细想想,若是有一个人亲爱别人的父亲,象亲爱自己的父亲一样的孝敬;又能亲爱别人的子弟象亲爱自己子弟那样的仁慈;这个官还能有加害于人的事么?若人民对他确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信念了,他那种"不令而行"的贤能,是已经彰明皎著了,民视之如父母了,他要兴建的什么事还有不成的么?他要改革的什么事,还有能拦阻的么?所以"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……外户不闭的这一大些,或者还有更多的一些都是能的余事了"。
"能"固然可以帮助"贤"有更快的成功,但没有不贤而单"能"可以永久成功的,进一句话,贤者本身的"能"虽不足,而众人之能可以凑成一个大"能",若是官的本人确有大能而不贤,众人必会凑成更大的能颠覆了他的小能,因为能若不贤,就变成了利己之私能了,不是救民之能,有千能万能,此能何用?<!--分页-->
罗斯福所谓"有学问而无道德,如一恶汉,有道德而无学问,如一鄙夫"。这固然是并重共勉的意思,但我现在愿意以真字区别之说:"真有道德的人必有学问,真有学问的人也必有道德,没有有真学问而无道德的,更没有有真道德而无学问的。"孔子说:"有德者必有言,有言者未必有德。因为所谓"能"就是能执行他的贤哪!当孔子在世,有人问他说:"你的门徒弟子中有谁好学呀"!子曰:"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二过"。但没有提他的六艺学的怎样好啊!因为孔夫子一贯的主张是"泛爱众而亲仁,行有余力则以学文","德者本也才者末也"。一个人能修养到"不迁怒"的贤德,又有"不二过"的精神,以他研究什么科学还有不成功的理么?亚里士多德所以把哲学定义叫作"科学所基之学"。也就是这个意思呀!孙中山先生的知难行易,也可以说是知道贤是很难的,行其能是很容易的。王阳明先生的良知良能,能知必能行,也就是先以内心的良知作根底,然后才用表面的良能来表现哪!
我们中国哲学对于贤与能两个字的概论和程序是很有真理存在的。从物格到天下平,共有八件大事,可是竟有五样都是在他本身上呢!1、物格;2、知至;3、意诚;4、心正;5、身修。并且是有条理次序的,是不能互越的。这就是贤的养成工夫,至于"家齐,国治,天下平"那就是能的工夫了,我们能看得很清楚,并不是先有能而复有贤,乃是先有贤而复有能。在贤里含有大能。
人原来有"本能",但也有本贤。如自卫、自炫等是本能,然而恻隐之心,是非之心,羞恶之心等等都是本贤,是不学而能的,到人长大了就要保守培植这些本贤,而对于本能固然也不能废去,可是还得加以防范呢!
因为这个大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得要"选贤与能"才治理的好,所以是不容忽略的事,并非不要能,而单要贤,乃是先扩充了贤然后更加添了真能,所以说"选贤与能",不能说"选能与贤",这就是表明有主要与次要的分别,或说有主动与被动的能力了。
我们还得知道"贤"已是一个表象的代名词了,是已经可以被人们看出来的现象的了,必须在贤者的内在,已具备了很多条件才能成为圣贤,才能成为大贤哪!我们就根据这一点儿,得研究怎样才是达到贤的方法。
大学所谓明德,新民、止于至善,都是贤的表现;知止,有定,能静,能安,能虑,能得,都是达到贤的工夫。终始,本末,先后,分得十分清楚,不是可以任意倒置的,不过我们仔细研究起来必须加上宗教的能力,尤其必须再加上真耶稣教会的要道,才能达到明明德于天下的目的!这乃是全世人类当用心考查的大道,但愿都能抱定择善而从,不善而改的决心,本乎己立立人,己达达人的善念,寻求访问一下,到底本会是与不是。
经上说:"在那里必有一条大道,称为圣路,污秽人不得经过,必专为赎民行走,行路的人虽愚昧也不至失迷","看哪!这些从远方来,这些从北方,从西方来,这些从秦国来","一齐皆要从门经过,心中想往这锡安的大道",阿们。(赛11:16,35:8,62:10)
上一篇: 拾 灵界大战魏保罗靠圣灵论 下一篇: 壹 本会之要道概论